苏格兰威士忌独立装瓶:百年简史
2017-03-20 11:02
独立装瓶商(Independent Bottler,简称IB)是指向蒸馏厂购买整桶原酒,在自身仓库中贮存一段时间后,再以自己的品牌包装上市的公司或组织。独立装瓶与官方装瓶(Official Bottling,简称OB)是相对概念。

最开始,威士忌被成桶地运到村子或城镇的杂货铺上,人们提着自己的小壶去打酒,而并不是像现在这样一瓶瓶地摆在货架上被售卖。
到了19世纪中期,玻璃瓶开始普及。来自斯佩塞(Speyside)腹地的酒商——高登麦克菲尔(Gorden & MacPhail)整桶地购买威士忌,并自己做营销。那个时候麦卡伦(Macallan)和慕赫(Mortlach)都乐呵呵地把酒源源不断卖给他们。

也不知谁先谁后,总之卡登赫德(Cadenhead’s)觉得自己资格最老,在苏格兰东部阿伯丁做食品杂货的他们也耐不住寂寞,开始装瓶威士忌。

这是英国大地上最早的一批“威士忌猎人”,至此他们逐渐形成自己的队伍,开始了一百多年的“狩猎”行动。
(一) 拭目以待
在早期,独立装瓶商的生意还是相对简单的。如今鼎鼎大名的酒厂,比如格兰菲迪(Glenfiddich)、格兰杰(Glenmorangie)等那时都还处于童年期,规模小、产量低、资金少——而威士忌的熟成时间动辄十年以上,若能提前以不低的价格卖出一部分酒,既回笼了资金,又降低了库存管理成本。

因此,大大小小的蒸馏厂都很愿意把自己的酒出售给独立装瓶商。当然,他们也不傻,心里非常明白到了市场上,自己装瓶的酒(官方装瓶)与这些独立装瓶的酒是竞争关系。理所当然,他们只愿意交出年轻的、质量较差的桶。

所以,独立装瓶商要做的就是擦亮眼睛,选出有潜力的酒桶,并在合适的时间装瓶。
(二)百花齐放
二十世纪是一个独立装瓶商繁荣的年代;也是各独立装瓶商拉开差距,实现质的分化的阶段。

如果你细心查看历史,会发现大部分现在耳熟能详的独立装瓶商都成立于这个时期。Leonard Russel在1936年购买了伊恩麦克劳德(Ian MacLeod),开始威士忌装瓶的事业;邓肯泰勒(Duncan Taylor)公司成立于1938年;道格拉斯梁(The Douglas Laing)几乎与新中国同龄,成立于1948;Andrew和Brian在八十年代从事威士忌装瓶,九十年代于爱丁堡正式建立圣弗力(Signatory) ……

此时IB需要解决一个重大的问题:自己存在的意义到底是什么?从现实层面,这个问题又可以分成两个小问题:(1)与OB相比,自己的优势是什么? (2)在调和威士忌盛行的20世纪,自己如何装瓶有竞争力的产品?

——这些问题都指向了一个答案:差异化竞争官方装瓶的做法是把不同年份、不同口感的酒桶混在一起,以求质量和风格的稳定统一。每个蒸馏厂都有一些“标准款”。比如雅柏(Ardbeg)每年发布10年款,也只有行家能够品出味道的细微差别。
各个酒厂也形成了自己的“刻板印象”,比如拉弗格(Laphroaig)的阴柔婉约之美、乐加维林(Lagavulin)的华丽厚重之美、泰斯卡(Talisker)的清丽刚强之美。

而IB要做的恰恰是颠覆所谓的四平八稳,挖掘出每一桶酒的独特魅力,为威士忌爱好者带来多样化的选择与惊喜。各家独立装瓶商选用了不同的方式实现这个目标。

高登麦克菲尔拥有酒桶的优越性高登麦克菲尔的一大特色是买来原酒,再用自己的雪莉桶熟成。他们长期从事食品经营,与雪利酒、红酒的供应商的关系很好,能够拿到优质的木桶。除此以外,他们还拥有巨型库房和大型木桶,存酒量异常丰富,据说达一万桶以上。

卡登赫德坚持发布单桶酒,不焦糖着色、不冷凝过滤独立装瓶界大佬卡登赫德,被认为是单一桶走向全世界的最重要推动者,也是现存最古老的独立装瓶商。他们专注于发掘每一桶酒的魅力,也即是说,由他们装瓶的同一年份、同一酒厂的威士忌,口感都可能存在巨大差异。
有别于部分独立装瓶商加水把酒精度降到46%的做法,他们更坚持保留原酒的风格,不添加焦糖着色,不进行冷凝过滤,保持高浓度酒精下的丰富香气与味道。

圣弗力覆盖面广你几乎可以在圣弗力找到每一家蒸馏厂的威士忌。同时,就如名字“Signatory”(签名的)一样,它一般为每瓶酒标上桶号、蒸馏日期、装瓶日期,还会手写上瓶号。

邓肯泰勒窖藏了大量珍稀、高年份威士忌邓肯泰勒主打高冷路线,是世界上珍稀威士忌存储量最多的私人企业。在从事装瓶事业的几十年间,他们特意收藏了许多品质上乘的酒。同时,他们也坚持不加入焦糖着色、不冷凝过滤。

苏格兰麦芽威士忌协会会员制的专有奢侈 苏格兰麦芽威士忌协会(Scotch Malt Whisky Society,SMWS)的特点是“兴趣、甄选、专有、体验”。
这是一个由对单一麦芽共同爱好而成立的社团,33年来已在19个国家或地区设立分支和合作酒吧,拥有6个会员专属俱乐部,成为集品酒、美食、社交为一体的全球高端组织。它财力雄厚,背靠LVMH十年多,现归属一群私人投资者,已经为自己的会员装瓶许多质量上乘的威士忌。
SMWS设立了几乎最严格的选酒标准。选酒团队每周为每桶候选威士忌打分,主席由威士忌大师Charles Maclean担任。每一桶酒,无论来自多么知名的酒厂都必须参与评选;只有当所得分数高于规定标准线,并得到超过半数成员认可时,才有资格装瓶。
尽管SMWS的装瓶范围也非常广,目前已与超过130家酒厂合作过,包括日本与爱尔兰的知名酒厂,但经过这样严酷筛选的酒桶装瓶后只针对会员限量发售。

SMWS在2013年发布的132号酒厂(轻井泽)第1、第2版酒款,发行时不过几千块人民币,在2015年底的二级市场拍卖上,价格已经翻升近10倍。
(三)乱世豪杰
二十世纪后期,见证了威士忌蒸馏厂的辛酸血泪史;却也目睹了独立装瓶商在乱世之中,以低价大批购进陈年佳酿,特别是停产酒厂的贮藏好酒,为现在的销售高峰打下基础。

当Distillers Company Ltd.(帝亚吉欧前身)旗下40多家酒厂奋力争夺“生存名额”时,独立装瓶商正一桶一桶把失败者的威士忌搬进自家库房。鼎鼎大名的波特艾伦(Port Ellen)、布朗拉(Brora)和罗斯班克(Rosebank)都经历了这样的命运。艾雷岛上的传奇酒厂波特艾伦由于中途停产多年,决定去留时库房中最年长的酒只有16岁,惜败卡尔里拉(Caol Ila)。

谁能想到,如今波特艾伦特别发布系列的官方发布价已经到了2400英镑(合人民币22000元,2015年Special Release 32 Year Old)。母公司帝亚吉欧声称库存接近枯竭。尽管如此,道格拉斯梁却让大家放心,他那里存量足足的,并且价格约为官方装瓶的三分之一。

罗斯班克的知名度虽不如前两者,但升值潜力巨大。它是低地三次蒸馏工艺的代表,被誉为“最适合女性饮用的威士忌”。当年在酒厂外观颜值方面输给格兰昆奇(Glenkinchie),其实内在威士忌非常优秀。高登麦克菲尔的“Connoisseurs Choice”系列,卡登赫德的“Original Collection”系列都出过它的酒。
现在,不少关闭的酒厂,已经处理了蒸馏器,卖掉了厂址,再也不可能复原。
也要感谢独立装瓶商,若非他们出手营救,威士忌爱家再也品尝不到许多珍贵的酒桶。
(四)多元发展
大部分独立装瓶商都从事多种业务,不仅装瓶威士忌,也利用存酒做调和威士忌,或者把原酒卖给其他装瓶商,甚至把高年份酒卖还给蒸馏厂。而近年他们还存在两种较新的形式:购买(建立)酒厂和私人订制。

高登麦克菲尔属于反应快的一批独立装瓶商。它在1993年就买下了本诺曼克(Benromach),1997年开始逐渐恢复生产,1998年邀请查尔斯王子出席开张典礼,2004年装瓶威士忌。

第二梯队由圣弗力打头。它于2002年从保乐力加(芝华士和百龄坛的母公司)手上买下“苏格兰最小的蒸馏厂”埃德拉多尔(Edradour)。伊恩麦克劳德紧跟步伐,于2002年买下格兰哥尼(Glengoyne)蒸馏厂及品牌,并立即着手扩张产能。自此,伊恩麦克劳德也成为了集蒸馏、调和、装瓶为一体的海陆空三栖公司。2011年它又买下坦杜(Tamdhu),并在两年后发布了官方装瓶的单一麦芽款(之前坦杜的威士忌几乎全部供给The Famous Grouse,J & B 等调和威士忌品牌)。

也有一批独立装瓶商决定自行筹建蒸馏厂。比如邓肯泰勒自2007年开始建造自己的蒸馏厂,但目前还未见其有任何结果。艾德菲(Adelphi)在2012年筹建艾德麦康(Ardnamurchan)蒸馏厂,2014年7月运营,并由英国皇室安妮长公主揭幕。

威恩斯(Wemyss)于2014年11月开张了自己的金士班(Kingsbarns)蒸馏厂。这家酒厂位于“老球场”圣安德鲁斯,是高尔夫朝圣者必访地。

私人订制主要指独立装瓶商为普通消费者或公司提供的选桶、设计标签并装瓶的个性化服务。换言之,你可以通过独立装瓶商小成本、小批量地发布自己的威士忌品牌。


高级酒店、高级餐厅可用此项服务装瓶自己的“House Whisky”,公司周年庆典、回馈VIP客户也可以发布带有公司Logo的酒款。因此这项服务为威士忌爱家提供了更广阔的选择,也让威士忌延伸出不少有趣的活动。

图:The Hidden Distillery 38 Year Old,1977年蒸馏,是Quality Spirits International Limited(格兰父子公司旗下)首次尝试的高年份麦芽威士忌。

如今,“独立装瓶”的内涵更加广泛。由于装瓶技术和设备简易化,市场中更多的小型组织也能参与威士忌装瓶,比如商店、酒吧、活动主办方等——他们也是21世纪新兴的独立装瓶商类型。21世纪第二个十年,是威士忌行业繁荣发展的十年,却可能是部分独立装瓶商艰难求生的十年。2002年,帝亚吉欧(Diageo)率先表示不再向独立装瓶商出售重要酒厂的桶装威士忌。这也代表了许多实力大厂的态度。随着威士忌越来越供不应求,酒厂需要首先满足官方装瓶的需求。

另外,独立装瓶商内部的竞争也越来越激烈。曾经的“核心竞争力”——选酒能力,不再是“魔法”,威士忌的酿造和熟成工艺被科学地破解,因此降低了独立装瓶的门槛。

但与此同时,独立装瓶商也面临了千载难逢的机遇。首先,随着这波繁荣,新蒸馏厂像春天的野花一样在英国大地铺开。这些小厂需要快速回笼资金,大多会仰仗独立装瓶商的帮助。
其次,全球化推动了新世界威士忌的国际流动。苏格兰威士忌不再是唯一选择,澳大利亚、台湾、印度、加拿大、瑞典等地的威士忌已经屡屡获得国际权威奖项认可。过去,大部分独立装瓶商坐落在苏格兰,是因为根据法律规定,苏格兰威士忌必须在苏格兰熟成。但如今,人们接受的种类和口味越来越多样,独立装瓶商也有更多来源渠道和营销选择。

再次,市场蛋糕急速膨胀,新兴市场如中国、俄罗斯、中东(深谷传音 | 全球威士忌行业快讯)等需求旺盛,有国际渠道的独立装瓶商有机会迅速提升销量。结语上述四个阶段的时间分割并不绝对。事实上,成功的独立装瓶商大多采取复合发展路线,因此每个阶段前后会有重合。有人说独立装瓶商是威士忌产业中嗅觉最灵敏的群体。比如在20世纪80年代,单一麦芽威士忌刚刚受到注意时,Decanter杂志发行了一份当时最权威的单一麦芽品鉴报告,包含的137种威士忌中大部分都由高登麦克菲尔装瓶,蒸馏厂官方装瓶似乎是一件并不存在的事情。因此,留意观察独立装瓶商的行动,也会有所助益威士忌市场的预判。
文章来源:深谷单一纯麦威士忌俱乐部
转载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觉有侵权,或涉及版权问题,烦请联系后台删除,谢谢

最开始,威士忌被成桶地运到村子或城镇的杂货铺上,人们提着自己的小壶去打酒,而并不是像现在这样一瓶瓶地摆在货架上被售卖。
到了19世纪中期,玻璃瓶开始普及。来自斯佩塞(Speyside)腹地的酒商——高登麦克菲尔(Gorden & MacPhail)整桶地购买威士忌,并自己做营销。那个时候麦卡伦(Macallan)和慕赫(Mortlach)都乐呵呵地把酒源源不断卖给他们。

也不知谁先谁后,总之卡登赫德(Cadenhead’s)觉得自己资格最老,在苏格兰东部阿伯丁做食品杂货的他们也耐不住寂寞,开始装瓶威士忌。

这是英国大地上最早的一批“威士忌猎人”,至此他们逐渐形成自己的队伍,开始了一百多年的“狩猎”行动。
(一) 拭目以待
在早期,独立装瓶商的生意还是相对简单的。如今鼎鼎大名的酒厂,比如格兰菲迪(Glenfiddich)、格兰杰(Glenmorangie)等那时都还处于童年期,规模小、产量低、资金少——而威士忌的熟成时间动辄十年以上,若能提前以不低的价格卖出一部分酒,既回笼了资金,又降低了库存管理成本。

因此,大大小小的蒸馏厂都很愿意把自己的酒出售给独立装瓶商。当然,他们也不傻,心里非常明白到了市场上,自己装瓶的酒(官方装瓶)与这些独立装瓶的酒是竞争关系。理所当然,他们只愿意交出年轻的、质量较差的桶。

所以,独立装瓶商要做的就是擦亮眼睛,选出有潜力的酒桶,并在合适的时间装瓶。
(二)百花齐放
二十世纪是一个独立装瓶商繁荣的年代;也是各独立装瓶商拉开差距,实现质的分化的阶段。

如果你细心查看历史,会发现大部分现在耳熟能详的独立装瓶商都成立于这个时期。Leonard Russel在1936年购买了伊恩麦克劳德(Ian MacLeod),开始威士忌装瓶的事业;邓肯泰勒(Duncan Taylor)公司成立于1938年;道格拉斯梁(The Douglas Laing)几乎与新中国同龄,成立于1948;Andrew和Brian在八十年代从事威士忌装瓶,九十年代于爱丁堡正式建立圣弗力(Signatory) ……

此时IB需要解决一个重大的问题:自己存在的意义到底是什么?从现实层面,这个问题又可以分成两个小问题:(1)与OB相比,自己的优势是什么? (2)在调和威士忌盛行的20世纪,自己如何装瓶有竞争力的产品?

——这些问题都指向了一个答案:差异化竞争官方装瓶的做法是把不同年份、不同口感的酒桶混在一起,以求质量和风格的稳定统一。每个蒸馏厂都有一些“标准款”。比如雅柏(Ardbeg)每年发布10年款,也只有行家能够品出味道的细微差别。
各个酒厂也形成了自己的“刻板印象”,比如拉弗格(Laphroaig)的阴柔婉约之美、乐加维林(Lagavulin)的华丽厚重之美、泰斯卡(Talisker)的清丽刚强之美。

而IB要做的恰恰是颠覆所谓的四平八稳,挖掘出每一桶酒的独特魅力,为威士忌爱好者带来多样化的选择与惊喜。各家独立装瓶商选用了不同的方式实现这个目标。

高登麦克菲尔拥有酒桶的优越性高登麦克菲尔的一大特色是买来原酒,再用自己的雪莉桶熟成。他们长期从事食品经营,与雪利酒、红酒的供应商的关系很好,能够拿到优质的木桶。除此以外,他们还拥有巨型库房和大型木桶,存酒量异常丰富,据说达一万桶以上。

卡登赫德坚持发布单桶酒,不焦糖着色、不冷凝过滤独立装瓶界大佬卡登赫德,被认为是单一桶走向全世界的最重要推动者,也是现存最古老的独立装瓶商。他们专注于发掘每一桶酒的魅力,也即是说,由他们装瓶的同一年份、同一酒厂的威士忌,口感都可能存在巨大差异。
有别于部分独立装瓶商加水把酒精度降到46%的做法,他们更坚持保留原酒的风格,不添加焦糖着色,不进行冷凝过滤,保持高浓度酒精下的丰富香气与味道。

圣弗力覆盖面广你几乎可以在圣弗力找到每一家蒸馏厂的威士忌。同时,就如名字“Signatory”(签名的)一样,它一般为每瓶酒标上桶号、蒸馏日期、装瓶日期,还会手写上瓶号。

邓肯泰勒窖藏了大量珍稀、高年份威士忌邓肯泰勒主打高冷路线,是世界上珍稀威士忌存储量最多的私人企业。在从事装瓶事业的几十年间,他们特意收藏了许多品质上乘的酒。同时,他们也坚持不加入焦糖着色、不冷凝过滤。

苏格兰麦芽威士忌协会会员制的专有奢侈 苏格兰麦芽威士忌协会(Scotch Malt Whisky Society,SMWS)的特点是“兴趣、甄选、专有、体验”。
这是一个由对单一麦芽共同爱好而成立的社团,33年来已在19个国家或地区设立分支和合作酒吧,拥有6个会员专属俱乐部,成为集品酒、美食、社交为一体的全球高端组织。它财力雄厚,背靠LVMH十年多,现归属一群私人投资者,已经为自己的会员装瓶许多质量上乘的威士忌。
SMWS设立了几乎最严格的选酒标准。选酒团队每周为每桶候选威士忌打分,主席由威士忌大师Charles Maclean担任。每一桶酒,无论来自多么知名的酒厂都必须参与评选;只有当所得分数高于规定标准线,并得到超过半数成员认可时,才有资格装瓶。
尽管SMWS的装瓶范围也非常广,目前已与超过130家酒厂合作过,包括日本与爱尔兰的知名酒厂,但经过这样严酷筛选的酒桶装瓶后只针对会员限量发售。

SMWS在2013年发布的132号酒厂(轻井泽)第1、第2版酒款,发行时不过几千块人民币,在2015年底的二级市场拍卖上,价格已经翻升近10倍。
(三)乱世豪杰
二十世纪后期,见证了威士忌蒸馏厂的辛酸血泪史;却也目睹了独立装瓶商在乱世之中,以低价大批购进陈年佳酿,特别是停产酒厂的贮藏好酒,为现在的销售高峰打下基础。

当Distillers Company Ltd.(帝亚吉欧前身)旗下40多家酒厂奋力争夺“生存名额”时,独立装瓶商正一桶一桶把失败者的威士忌搬进自家库房。鼎鼎大名的波特艾伦(Port Ellen)、布朗拉(Brora)和罗斯班克(Rosebank)都经历了这样的命运。艾雷岛上的传奇酒厂波特艾伦由于中途停产多年,决定去留时库房中最年长的酒只有16岁,惜败卡尔里拉(Caol Ila)。

谁能想到,如今波特艾伦特别发布系列的官方发布价已经到了2400英镑(合人民币22000元,2015年Special Release 32 Year Old)。母公司帝亚吉欧声称库存接近枯竭。尽管如此,道格拉斯梁却让大家放心,他那里存量足足的,并且价格约为官方装瓶的三分之一。

罗斯班克的知名度虽不如前两者,但升值潜力巨大。它是低地三次蒸馏工艺的代表,被誉为“最适合女性饮用的威士忌”。当年在酒厂外观颜值方面输给格兰昆奇(Glenkinchie),其实内在威士忌非常优秀。高登麦克菲尔的“Connoisseurs Choice”系列,卡登赫德的“Original Collection”系列都出过它的酒。
现在,不少关闭的酒厂,已经处理了蒸馏器,卖掉了厂址,再也不可能复原。
也要感谢独立装瓶商,若非他们出手营救,威士忌爱家再也品尝不到许多珍贵的酒桶。
(四)多元发展
大部分独立装瓶商都从事多种业务,不仅装瓶威士忌,也利用存酒做调和威士忌,或者把原酒卖给其他装瓶商,甚至把高年份酒卖还给蒸馏厂。而近年他们还存在两种较新的形式:购买(建立)酒厂和私人订制。

高登麦克菲尔属于反应快的一批独立装瓶商。它在1993年就买下了本诺曼克(Benromach),1997年开始逐渐恢复生产,1998年邀请查尔斯王子出席开张典礼,2004年装瓶威士忌。

第二梯队由圣弗力打头。它于2002年从保乐力加(芝华士和百龄坛的母公司)手上买下“苏格兰最小的蒸馏厂”埃德拉多尔(Edradour)。伊恩麦克劳德紧跟步伐,于2002年买下格兰哥尼(Glengoyne)蒸馏厂及品牌,并立即着手扩张产能。自此,伊恩麦克劳德也成为了集蒸馏、调和、装瓶为一体的海陆空三栖公司。2011年它又买下坦杜(Tamdhu),并在两年后发布了官方装瓶的单一麦芽款(之前坦杜的威士忌几乎全部供给The Famous Grouse,J & B 等调和威士忌品牌)。

也有一批独立装瓶商决定自行筹建蒸馏厂。比如邓肯泰勒自2007年开始建造自己的蒸馏厂,但目前还未见其有任何结果。艾德菲(Adelphi)在2012年筹建艾德麦康(Ardnamurchan)蒸馏厂,2014年7月运营,并由英国皇室安妮长公主揭幕。

威恩斯(Wemyss)于2014年11月开张了自己的金士班(Kingsbarns)蒸馏厂。这家酒厂位于“老球场”圣安德鲁斯,是高尔夫朝圣者必访地。

私人订制主要指独立装瓶商为普通消费者或公司提供的选桶、设计标签并装瓶的个性化服务。换言之,你可以通过独立装瓶商小成本、小批量地发布自己的威士忌品牌。


高级酒店、高级餐厅可用此项服务装瓶自己的“House Whisky”,公司周年庆典、回馈VIP客户也可以发布带有公司Logo的酒款。因此这项服务为威士忌爱家提供了更广阔的选择,也让威士忌延伸出不少有趣的活动。

图:The Hidden Distillery 38 Year Old,1977年蒸馏,是Quality Spirits International Limited(格兰父子公司旗下)首次尝试的高年份麦芽威士忌。

如今,“独立装瓶”的内涵更加广泛。由于装瓶技术和设备简易化,市场中更多的小型组织也能参与威士忌装瓶,比如商店、酒吧、活动主办方等——他们也是21世纪新兴的独立装瓶商类型。21世纪第二个十年,是威士忌行业繁荣发展的十年,却可能是部分独立装瓶商艰难求生的十年。2002年,帝亚吉欧(Diageo)率先表示不再向独立装瓶商出售重要酒厂的桶装威士忌。这也代表了许多实力大厂的态度。随着威士忌越来越供不应求,酒厂需要首先满足官方装瓶的需求。

另外,独立装瓶商内部的竞争也越来越激烈。曾经的“核心竞争力”——选酒能力,不再是“魔法”,威士忌的酿造和熟成工艺被科学地破解,因此降低了独立装瓶的门槛。

但与此同时,独立装瓶商也面临了千载难逢的机遇。首先,随着这波繁荣,新蒸馏厂像春天的野花一样在英国大地铺开。这些小厂需要快速回笼资金,大多会仰仗独立装瓶商的帮助。
其次,全球化推动了新世界威士忌的国际流动。苏格兰威士忌不再是唯一选择,澳大利亚、台湾、印度、加拿大、瑞典等地的威士忌已经屡屡获得国际权威奖项认可。过去,大部分独立装瓶商坐落在苏格兰,是因为根据法律规定,苏格兰威士忌必须在苏格兰熟成。但如今,人们接受的种类和口味越来越多样,独立装瓶商也有更多来源渠道和营销选择。

再次,市场蛋糕急速膨胀,新兴市场如中国、俄罗斯、中东(深谷传音 | 全球威士忌行业快讯)等需求旺盛,有国际渠道的独立装瓶商有机会迅速提升销量。结语上述四个阶段的时间分割并不绝对。事实上,成功的独立装瓶商大多采取复合发展路线,因此每个阶段前后会有重合。有人说独立装瓶商是威士忌产业中嗅觉最灵敏的群体。比如在20世纪80年代,单一麦芽威士忌刚刚受到注意时,Decanter杂志发行了一份当时最权威的单一麦芽品鉴报告,包含的137种威士忌中大部分都由高登麦克菲尔装瓶,蒸馏厂官方装瓶似乎是一件并不存在的事情。因此,留意观察独立装瓶商的行动,也会有所助益威士忌市场的预判。
文章来源:深谷单一纯麦威士忌俱乐部
转载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觉有侵权,或涉及版权问题,烦请联系后台删除,谢谢
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