乱侃瞎说一下身边常常被带偏的威士忌选酒踩过的坑
(文中内容与配图无关)常常有人和我聊天聊到入坑被带偏的问题。几年前我也在这个新手入坑的阶段被坑得鼻青脸肿。后来发现踩的坑多了,并没有学会避坑,只是摔坑里多了不怕疼了就不怕摔跤了(继续一直被掉坑里)。我们来盘点入门常遇到的几个坑1.黑酱油神话近几年,在一帮酒商和披着老饕外衣的酒商的带领下,买酒必买黑酱油似乎从少部分人个人爱好变成了大潮流。颜色深的雪莉桶就是雪莉桶威士忌的上品。于是,这种重雪莉越来越受到市场的追捧。诚然,重雪莉黑酱油在60-80年代的出品中有非常好的表现,但是现在新发售的酒款则并不一定是这样了。但是酱油即王者,在内地,和台湾深受此观念影响,在发售面向中国大陆市场客户的单桶新产品时,无初填雪莉不欢,越黑越好,首选PX雪莉和OLO,不够黑就年份放久一点,在不够黑就重度烤桶,还不够黑就加焦糖凑。总之一瓶30年的威士忌黑得跟老抽似的就肯定是极品。一众喝了两三年酒的新人就跟着酒商们的吆喝,和亮剑里面独立团的野狼战士们一样吆喝着嚯嚯嚯的就往前冲,打开喝了就一股PX的甜腻加上木头味加上说不出来上窜下跳的麻口,酒品家和大师班硬要说这是薄荷加藿香的味道,野狼战士也无力反驳,都黑酱油了,谁能说不好呢,不好就是自己水平不到位……于是大家都点头叫好……黑酱油传说就继续扩散着……事实上多数在历史上奉为经典的黑酱油,大多是40年左右的极高年份,再加上当时的历史大背景,而现在大家热捧的16-25年左右的黑酱油大部分都是初填雪莉,而这些雪莉桶的质量则远不能和当年相比。而如今被挑出来的绝大多数奉为上品的单桶高年份威士忌,采用的是被初填桶打磨后去掉了很多不和谐杂音的二填桶,使用初填桶在高年份达到完美效果的,不是没有,只是很少,完全没有必要去当小白鼠去凑这个小概率事件。对于现在新出的绝大多数初填雪莉如同没有打磨的新人,个性十足但普遍风味简单粗暴,适合12-15年短时间陈年,如此短时间的陈年后,既没有加水降度缓和刺激,又没有多桶调和平衡棱角,这样的单桶原酒既要去掉酒精刺激,又要桶子本身极度完美既不硫也没有太重桶味,还要有细腻的雪莉风味,几乎是百里挑一的,这也是近二十年雪莉桶质量以肉眼可见的速度下降的真实写照,这种概率还是不赌为好。2.高年份神话这个基本上在新手中几乎是定率一般,18年,25年30年,当然是年份越高越贵,酒越好咯,这难道还有错?那肯定不对咯(ー ー;) 不说不同品牌,就算同一个品牌同一个时期的常规产品,低年份超过高年份都是不奇怪的事。在60-70年代的老酒中,大量神酒也都是14-25年之间的产品,其实在酒厂经理看来这个年份区间应该是最适合出酒的年份。80-90大萧条时期因为酒卖不出去,酒厂存了很多高年份的积压,这一波在2010年左右集中爆发后30-40年老酒扎堆,但是品质却远不如当年的15-20年原酒那样惊艳,反而有一种英雄垂暮之气息。更有很多IB 30-40年之间的单桶,要么由于酒桶的原因,要么由于储存条件的原因,挥发速度过快,酒精度降到了46度以下,甚至有不少三十年左右的单桶装瓶度数在43-40之间徘徊,最夸张的桶强我见过40.2度,真是低空飞过。这就是酒友所说的‘抢救桶’,再晚点装瓶可能连威士忌都算不上,只好报废了。存了三十年最后落得倒掉的下场未免太惨了,于是很多酒商就打起了这种濒临死亡的抢救桶的主意,变废为宝顺带着收割一波韭菜这主意真是太棒了。常规款中,除了出酒年份被停产扰乱的格兰多纳之外(这是个特例),高原骑士常规款中的25年普遍风评就高于30年,早期25大头被封为经典雪莉教科书,而同年代的30则过于四平八稳,不差但是不如25那么出类拔萃。Tobermory 15年的品质可以说远高于18年,更不必说十年前那一堆阿贝无年份会员靠加Buff干翻1990.1992的陈年破事了。白州在经典Highball 中的表现更是18<12<NAS。有人真要说买了瓶18年白州兑highball 说比无年份来的高大上我也没话说。很多IB 高年份更是巨坑,把已经榨干了的酒桶再存个十几年,装瓶30年单桶,但是桶子可能十五年前就“死掉”了,这样的单桶在国内不但很少有人说不好,反而还很受欢迎,为啥呢,因为是30啊,而且还便宜。买了酒的人更不会说自己被坑,为了出手更要摇旗呐喊,人之常情嘛也说不得什么。可偏偏这种冤大头产品还真在国内大行其道。另外一个极端就是30年黑酱油,和上面1说的一个道理,要高年份,黑。行,我来选个又黑又老的,开心吧,还不贵(不告诉大家),大家喝了都说好(不好意思说不好啊)……于是又大行其道了3.收藏级威士忌好多人问,听说你包了很多桶,你也给我整点酒来放着当理财产品呗。我只能说,帮你弄可以,赚了我抽一成,亏了我不负责赔钱(我挺坏的吧)我这么做只是清楚的让朋友们知道,你看着他涨,它不一定真的在涨,人家能卖掉,不代表你能卖掉。既然是金融产品,就有如同金融产品一样的风险。包桶的水就更深了。看着国内包括台湾日本一堆脑洞大开的自嗨桶(有些标签设计放在苏格兰就直接列入非法产品了),一会儿一个汤匙桶,一会儿一个秘密斯佩赛,到了国内也不顾行业内看破不说破的规矩了,直接上来就自报酒厂家门。更有一些是包括桶的来源,保存,装瓶商选择,趁新手毫无概念的时候,呼啦啦一煽动,新人们凭着一腔热血就嚯嚯嚯冲上去,结局肯定就是成了炮灰。我身边就有被经销商一顿忽悠,花了30多万买了一桶所谓的波摩雪莉,承诺可以在苏格兰找到装瓶商可以在需要的时候帮忙5磅装瓶贴标的……且不说这桶酒到底是不是来自波摩的,这桶子的流转交易记录就无从了解,就算他真的出身波摩,可能装桶第二天就从岛上拉到了格拉斯哥郊区鸟不拉屎的哪个保税仓库里呆着过了二十几年,桶上长了根韭菜都没人拔。什么一号酒窖,什么海盐熏陶,呵呵这些都不存在的,就当豫园潘家园古玩店里所谓收藏家每天重复唾沫横飞讲的故事听就好了。而仓库和装瓶商的严格管理更是无从谈起。我这哥们儿一听就慌了,赶紧去找这个包桶的中间商。中间商倒也出人意料的爽快,答应可以装瓶时回购(有点卖县城商铺的感觉),承诺到时候这“波摩”贴上标签,他们帮忙卖出去(哦,弄了半天原来这些酒最后就是这么卖出去的),这最后一波接盘侠就太可怜了。包桶是大事,凡事先过过脑子想好总没错。至于Ob商瓶装威士忌,现在新手跟风收藏的要么就是套装(麦卡伦edition 123456,这一套当初集邮的确实是赚了不少,但是Concept就堪忧了),(这一点我估计错了,哈哈,concept No1也涨了好多,但是看不懂,哈哈,不删保留)但是也有很多亏钱的(比如集邮权游,帝亚吉欧SR,小花鸟,TMC的)。集邮不是什么酒都是原始股赚钱,最典型的就是帝亚吉欧,大部分高开低走,为了涨价新品上市就买,十有八九会哭,就连当年入手RMS,TMD的老手中的老手也是过了不知多少年才回本赚钱的。至于大酒老酒古酒,这个我还处于学习阶段,圈内大神如云,我没有什么发言权和发言能力,我只能说,海外购买,拍卖,包括wb坛子交易,坑很多(反正我被坑了不止一次,买到假酒)。靠这玩意儿赚点开心钱不难,要靠这个投资赚钱,真没有想象中那么容易。投资需谨慎,谨慎,再谨慎……先说这么多吧,我要去搬砖了。以上仅代表个人意见,可能是错的,仅供参考

评论 112



63赞

韭菜涨势喜人啊

您看这届韭菜又绿又肥

字很多,但是只看标题就够了

K神的文章我觉得不付费阅读心里都有点惭愧,良心会员给大家扫盲啊,真心大赞!再读几篇的话该送K神一瓶酒了




韭菜好新鲜




不好喝是自己水平不到位,于是拍手称好,很有画面感!经典!

大神!大神!大神啊!

威士忌三大坑:1.为了赚钱 2.老酒 3.高年份

为颜值买单的不少,比如响

烤漆、木盒、水晶瓶,高龄、限量、酱油色。

现在好多人莫名迷雪莉桶

此贴也应加精。喜欢威士忌最好还是从爱好出发,多多学习,最好多看看老外的原文。

看老哥的贴 学习好多知识

刚看完第一段就点赞了,真是说到了心坎里

学习了




卧槽我看见自己了……原来我是韭菜

很有意思


谁叫韭菜好吃呢

别说大实话了 真诚的哭了

割韭菜,扎心了

大神,通俗易懂

一身菜味的學習了


支持一下。。

有意思支持一下

这篇文章不错

谢谢分享。




每天都有新韭菜,怕啥...

好帖必须置顶!

喜欢就买,高兴就喝,考虑少点,快乐多些


说再多实话也没用,韭菜会怼你说你不喜欢不代表我不喜欢,我有钱爱咋买就咋买,干嘛要按你标准?

干翻酒圈傻逼迷思

哈哈哈哈,文章真好。概括了常见的韭菜套路

不少酒友都是从老酱油入门的,包括自己,喝多了自然会懂。不被割一茬真还不知道自己就是韭菜
。


Hahahahaha

支持一下。。

想知道K神推薦什麼

写的太好学习了

绿油油啊。。

入木三分


刚说完帝亚吉欧高开低走……小猫就来了……这一顿操作太神奇了

学到了很多知识

钱多,人傻,速来

支持一下。

你怎么摆我的照片出来……

你怎么偷拍我,K神,讨厌

韭菜路过。。。。

学习了一下

知识贴,哈哈你字多你说的对

哈哈,继续直接推荐酒~

K神身体好 韭菜论斤吃

韭菜好啊 壮阳草

老板 好鲜嫩的韭菜

尤其是国内装瓶的,不黑简直不算威士忌了

谢谢分享!

呃,想请教一下30多万一个波摩雪莉桶这个问题出在哪里……是太便宜了么,如果是10年左右的,这个价格也没啥问题啊,说实话我到现在也没碰到过有哪个正规中介商和装瓶商敢乱来的,而且单桶不一定要放在本酒厂啊……我也知道以前国内有酒商一直在强调单桶放在自己酒厂才算血统纯正,放在公共仓库里的和其他酒存放在一块儿会和其他桶子串味儿,呃,如今那位大哥也买了非常多的在公共仓里的单桶,不晓得他对于他当年那些神论怎么看。格拉斯哥郊区鸟不拉屎的保税仓,我猜是J.G.Russel?其实很多桶子都是到处放的啦,放在其他酒厂仓库也不奇怪,放在布朗克斯本,达文斯顿,ap claxton,因夫内斯,都很正常,你包了那么多单桶你应该很明白。桶子本身的问题,转移到装瓶厂的时候能够开出来DO,装完瓶出口前能开出来原产地证明,我的认知范围里这种桶子基本没有啥问题的。

良心好文呐,只商家有太多办法割韭菜

我有两瓶度数在42~43度的DT40年抢救波摩,是不是该找个韭菜割了算了?


赞赞赞赞赞

全网最具诚意的避坑帖